农民工就业进入“双向选择”时期
2012.02.15

据新华社杭州2月5日电(记者张遥 黄深钢 商意盈)春节期间花了一个星期招来的350名工人,还没等到岗前培训,已经走了近一半——对于“世界小商品之都”浙江义乌的工艺品出口企业华鸿集团而言,招工无疑是眼下最棘手的难题。
“今年打工者的观望情绪很明显,过完年大家不急着工作。很多人刚熟悉厂区环境,待个两三天就走了,想再去别的地方看看。”华鸿集团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徐雅琴说,“其实公司在美国有销售网点和自有品牌,订单都排满了,待遇也不错。”
记者近日在东部沿海多地走访发现,受招工形势影响,尽管春节假期已过去好几天,但这些地区的企业平均开工率还不足三分之一。一些受访者表示,随着农民工劳务市场供需状况逐年趋于平衡,过去由沿海企业主导的劳动力买方市场地位正在下降,农民工就业“双向选择”的局面逐渐形成。
“来杭州第五年了,纺织工、饭店服务员、洗衣工我都干过,这种工作好找,但总不能一辈子在外面打工吧?”26岁的贵州女孩杨玉林辗转于几家劳动力市场,“我还是想找份能学真本事的活”。
在浙江义乌、杭州、海宁、绍兴等地的劳务市场,近年来中小企业“年年招工年年‘荒’”的局面眼下再度上演。据绍兴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王新宝介绍,今年春节期间绍兴全市的用工缺口在15万人左右。
不过,在一些劳务部门负责人看来,眼下的用工矛盾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。随着传统农历春节已入尾声,工人逐渐返城,用工形势基本能得到缓解。
“工人总量并没有大幅下降,但市场上找工作的人不急,招工双方互选的过程变长了,企业开始纷纷想办法吸引人、留住人。”义乌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副局长吴祖军说,“短期对企业有压力,但长远来看,充分的自由流动有助于保障工人权益、形成良性循环,也是社会的进步。”
记者在多家企业走访发现,目前“80后”“90后”开始成为企业一线员工主力,在部分机械、电子企业,该比例高达90%以上。一些企业负责人反映,新生代农民工对自由、个人尊重等软环境也越来越重视。
“过去班组长布置工作,多少还带点命令口气。现在再这样就会招来年轻员工投诉,认为不受尊重,有的甚至干脆辞职不干了。”主营拉链生产和外销的义乌伟海集团董事长助理王珏说。
优化用工“软环境”也引起了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的注意。在我国重要的劳工输入大省广东和输出大省河南,两地省委领导纷纷建议取消沿用已久的“农民工”称谓,消除身份歧视,促进外劳务工人员融入当地。
“权益有保障肯定是好事。但打工者们也要注意,‘双向选择’的效应也是双向的。”浙江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所长陈诗达说,“员工也应该在经济格局的调整中,增强知识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,在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,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,否则可能被新技术、新形势淘汰。”

  在28岁的四川籍打工者杨春来看来,“现在找工作并不难,不少工作看起来待遇也不错。很多年轻人一年换好几份工作,什么轻松做什么,对自身发展没好处。怎样找准方向,也是对新一代打工者的挑战。”(新华每日电讯)

返回列表
注册 ×

验证码加载失败

已有账号? 立即登录

登录 ×

还没账号? 立即注册

微信 ×